2025年10月14日早上,万达镇国民型中学四校传出一宗震惊社会的命案。一名16岁华裔中三女生被发现倒毙在校园女厕内,警方随后确认,一名14岁中一男学生涉嫌行凶,当场被捕。事件迅速引发全国关注。记者追踪“万达镇中学命案调查进展”,并于案发翌日专访警方、教育部与心理辅导专家,从多重角度还原事件经过、分析社会反应,并探讨校园防范机制与青少年心理支持体系的缺口。
快速阅读


警方最新通报:“万达镇中学命案调查进展”与精神评估重点
雪兰莪警方发言人受访时指出,案发时间约为早上9时30分,嫌犯疑似尾随受害者进入女厕后行凶。案发后,他持刀在校园内走动,最终被哥哥与教师合力制伏。警方已援引《刑事法典》第302条(谋杀)展开调查,并在现场起获三把与案件相关的利器。“目前已录取约57份口供,包括教师、学生及校方人员。”警方表示,他们在嫌犯身上发现了含情绪表达的字条及笔记,怀疑与心理困扰、学业压力或情感因素相关。警方强调,尿检结果为阴性,但将安排进一步的精神评估。嫌犯已于10月15日上午被带往灵市推事庭,获准延扣七天至10月21日,以协助调查。


教育部全面应对:“万达镇中学命案调查进展”下的制度检讨
教育部官员在受访时表示,已成立特别委员会,与警方及教育心理专家合作,全面审视校园安全与心理辅导体系。教育部长指出,全国学校将进行安全审查与防范机制更新,确保类似事件不再重演,并强调将强化校内心理辅导资源。同时,教育局已派遣辅导员前往案发学校,为师生提供心理支援与哀悼辅导。教育部也计划推动全国心理健康周活动,以强化早期干预与情绪识别。


专家观点分析:青少年情绪教育长期被忽视的问题
受访心理辅导专家指出,这起案件或许只是“冰山一角”。“我们必须面对现实——青少年长期承受来自学业、家庭与社交媒体的压力,却缺乏合适的宣泄与引导渠道。”专家强调,教育体系往往侧重成绩表现,却忽略学生的心理韧性与社交情绪训练,这正是制度层面的隐患。他们呼吁政府建立跨部门心理支援网络,纳入学校、家长与社区资源,以减少青少年极端行为的发生率。


—图片转载至网络
社会反应聚焦:家属哀痛与公众对校园安全的反思
命案消息引发社交媒体热议,话题集中在“校园安全漏洞”“学生心理辅导不足”及“网络暴力影响”。死者遗体已于14日晚完成剖验,并于15日早由家属领出,灵堂设于八打灵一带,预定于10月20日出殡。教师与同学前往悼念,场面沉重。警方呼吁公众避免散播未经证实的讯息,尊重家属与校方的隐私。
万达镇中学命案调查进展正揭示出更深层的问题:当校园安全与心理健康被迫在悲剧后重新被检视,社会应如何让“预防”取代“反应”?调查仍在进行中,警方与教育部的后续行动,将成为检验制度改革决心的关键。




